《垃圾回收算法手册读书》笔记之整理算法
最近看了下这本垃圾回收算法手册,看到了第三章的标记-整理回收算法,做个简单的读书笔记
双指针整理算法
对于一块待整理区域,通过两个指针,free 在区域的起始端,scan 指针在区域的末端,free 指针从前往后知道找到空闲区域,scan 从后往前一直找到存活对象,当 free 指针未与 scan 指针交叉时,会给 scan 位置的对象特定位置标记上 free 的地址,即将要转移的地址,不过这里有个限制,这种整理算法一般会用于对象大小统一的情况,否则 free 指针扫描时还需要匹配scan 指针扫描到的存活对象的大小。
Lisp 2 整理算法
需要三次完整遍历堆区域
第一遍是遍历后将计算出所有对象的最终地址(转发地址)
第二遍是使用转发地址更新赋值器线程根以及被标记对象中的引用,该操作将确保它们指向对象的新位置
第三次遍历是relocate最终将存活对象移动到其新的目标位置
引线整理算法
这个真的长见识了,
可以看到,原来是 A,B,C 对象引用了 N,这里会在第一次遍历的时候把这种引用反过来,让 N 的对象头部保存下 A 的地址,表示这类引用,然后在遍历到 B 的时候在链起来,到最后就会把所有引用了 N 对象的所有对象通过引线链起来,在第二次遍历的时候就把更新A,B,C 对象引用的 N 地址,并且移动 N 对象
单次遍历算法
这个一直提到过位图的实现方式,
可以看到在第一步会先通过位图标记,标记的方式是位图的每一位对应的堆内存的一个字(这里可能指的是 byte 吧),然后将一个存活对象的内存区域的第一个字跟最后一个字标记,这里如果在通过普通的方式就还需要一个地方在存转发地址,但是因为具体的位置可以通过位图算出来,也就不需要额外记录了